online slots malaysia

剖析 Mercedes-Benz 賓士 E-Class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

數據研究,高達90%道路事故意外由人為疏失造成,如何透過科技、數據與建設等面向打造更安全的行車環境?「臺歐盟先進車輛安全技術研討會. (EU-Taiwan Advanced Vehicle Safety Technologies Forum)」 特別邀請相關各界菁英共表最新研發成果。身為汽車安全領導者Mercedes-Benz受邀出席,由戴姆勒大中華區研發中心駕駛輔助與底盤操作系统專家Dr. Bernhard Morys以《Intelligent Drive Next Level – 智慧駕馭新紀元》為主題,闡述劃時代的智能駕駛之趨勢及發展。 Dr. Bernhard Morys將交通事故區分五大類型,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正是針對此五大類型有效防護之先進安全科技,充分達到防患未然,駕駛輔助成效。

 

以大數據為基礎 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打造「真實的安全」

分析從2001年至2015年的全球交通意外數據,可以發現在如歐洲、北美、日本、中國等主要汽車市場中,交通意外致死率呈現明顯下滑趨勢,主要正是受惠於日新月異的汽車安全科技。藉由科技輔助,大幅減少人為操作舒適與錯誤發生。Dr. Bernhard Morys更進一步分析交通意外肇因,大致可以區分為行人事故(5.8%)、轉彎事故(13.5%)、操作錯誤事故(19.7%)、路口事故(22.8%)與追撞事故(23.5%)等。Mercedes-Benz安全科技,正是立基於此大數據後的研究成果,如何以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方式避險,達到真實的安全防護,而非一昧追求撞擊測試成績的卓越,更是Mercedes-Benz於安全科技發展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也因此,以全新E-Class所搭載的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為例,系統中所涵蓋的多項先進安全科技,皆是以上述各項事故的預防為發展目的,如具備移動行人偵測功能的主動防撞輔助系統、避免駕駛因切換車道視覺死角而造成危險的盲點輔助、避免疲勞駕駛的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提高駕駛夜間視線的多光束LED智慧型頭燈、更有避免追撞意外的PRE-SAFE® PLUS主動後方安全防護等科技,就是以過去事故經驗為借鏡與研發基礎,所發展出的劃時代安全科技。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1

 

 

Dr. Bernhard Morys解釋,人為的操作錯誤,主要是起因於未注意或視覺死角的無法注意,因此科技的輔助,就是要彌補此人體能力的不足,因此在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中,以先進的雷達裝置與多功能立體攝影機隨時偵測車輛與周圍環境的相對關係,早先一步發覺潛藏的危險因素,就能先行一步達到避險的效果。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2

 

 

以事故研究數據為背景,以縝密的偵測系統為基礎,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如何防患未然、搶先一步達到安全防護效果?Dr. Bernhard Morys針對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中幾項最具指標性的科技為例子,一一清楚解釋:

 

對應追撞事故:【DRIVE PILOT智能駕駛輔助】

一如數據分析所指,追撞意外為交通意外的最大宗,能有效減少追撞事故,就能有效提升行車安全。如何讓車輛於行進時保持與前方車輛的安全距離,同時減輕長途行駛時的駕駛負擔?既有的定速系統早已無法達到此安全需求,因此開發出的DRIVE PILOT智能駕駛輔助,以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智能轉向輔助三兩大功能支撐。

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可視為進階的定速系統,可以在定速功能開啟時的0~210km/h時速區間,依駕駛自訂車距自動調整與前方車輛的安全距離,就算於走走停停的塞車環境,或是沒有車道標線的路上,DISTRONIC智能定速測距輔助都能發揮功效。智能轉向輔助則讓定速功能不侷限於直線,可讓車輛跟隨前車行駛路徑或車道標線進行小角度轉向。若駕駛突然昏迷或因其他因素無法繼續駕駛,系統除了提供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警示外,若駕駛仍無反應,更會將車輛自動減速至完全靜止,避免其他碰撞意外的發生而增加危險性。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2 (1)

 

 

對應路口事故:【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移動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

針對交通意外發生機率第二高的路口意外,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則以主動防撞輔助功能對應。當車輛即將通過路口時,若系統偵測即將與前方車輛或移動行人產生碰撞意外時,將先行啟動儀表車距警示符號與警示音提醒駕駛注意前方路況,若駕駛仍無任何反應動作,則會依序啟動部分煞車力道及全力煞車力道,並同時啟動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包含自動束緊安全帶、自動關閉側窗及天窗、前乘客座調整至防潛位置等,讓衝擊力道可降低達40%的幅度。若系統發現前方行駛車道與相鄰車道皆有靜止車輛,以至駕駛無法閃避前車時,將自動施加全力煞車力道,避免追撞意外事故。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移動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功能可於時速70km/h以下大幅降低碰撞傷害程度,並幾乎可於60km/h以下完全避免碰撞事故發生,成效十分卓著。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4

 

 

對應人為疏失:【閃避轉向輔助】/【多光束LED智慧型頭燈】

針對事故發生機率第三大的人為操作錯誤面向,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也有充足對應。面對危險,多數駕駛除了全力煞車以外,也會利用方向盤轉向閃避危險,但往往因過於慌張而導致操作失當,不是轉向過當,就是轉向不足,此時閃避轉向輔助功能就能派上用場,系統會給予額外的轉向力道以協助車輛穩定閃避與回正車身,避免駕駛轉向不足或過度所可能造成的危險。

受限於先天眼睛結構,人類的夜間視力不若白晝般出色,因此夜間交通意外事故高過於日間。為有效改善此情形,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導入多光束LED智慧型頭燈。一改過往跟隨車頭轉向而被動照明的技術,透過攝影機結合電腦與頭燈內多達84個獨立LED晶片模組,以每秒100次高速運算,依車輛前進速度調整頭燈照射角度與範圍,在駕駛轉彎時,提供額外輔助照明:濃霧或惡劣天候時,也會自動調整照明角度和亮度。亦可主動偵測其他用路者動態,自動關閉部分 LED 光源以避開前方車輛、對向來車甚至對向正進行轉彎的車輛,降低對向或同向車輛駕駛產生眩光的機會,給予最精準的照明模式。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8

 

 

對應轉向事故:【車道輔助套件】

轉彎事故最常發生的,莫過於是切換車道時的意外,為了有效消弭駕駛視野死角,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中的車道輔助套件中,以主動盲點輔助系統與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系統提升安全。當切換車道雷達感測到危險時,主動盲點輔助系統會以聲光警示提醒駕駛外,同時以ESP®主動施加單邊煞車修正車輛行駛方向;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系統則會在駕駛不自覺或無預警狀態偏離車道時,透過震動方向盤與使用ESP®施加單邊煞車修正車輛的階段式控制,保持車輛穩定行駛於當前車道。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9

 

 

對應其他用路者的疏失:【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

有時候道路上的意外,往往發生在其他用路者的疏失,針對此,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除了最基礎的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以外,更延伸出三大防護功能。首先為PRE-SAFE® PLUS主動後方安全防護,可在後方車輛即將發生追撞意外時,預先以高頻率閃爍後方警示燈警示後方車輛,若追撞意外無法避免且本車為靜止狀態,則會自動施加額外煞車力道,避免追撞後車輛因慣性移動而增加的傷害。第二項為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音波功能,同樣可於撞擊意外發生前搶先作動,以音響發出粉紅噪音之干擾音波,有效減少耳朵因碰撞噪音產生之不適。第三項則為PRE-SAFE®主動側撞防護系統,若測向雷達系統偵測到即將發生側撞危險時,會預防性地將雙前座椅外側椅背內部氣囊快速充氣,讓駕駛或副駕駛朝車輛中央移位以遠離撞擊區域,降低傷害程度。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5

《智慧駕馭新紀元》簡報6

 

 

 

實現安全未來 科技與法規需同時到位

全新E-Class所搭載之Intelligent Drive智慧駕駛輔助系統,以消弭人為操作失誤與疏忽為立基點,打造更全面的行車安全防護層級,而在當前階段,考量全球各國家的交通法規與肇責判斷,仍歸咎於駕駛者身上,因此人為主、車為輔的主從關係仍為當前安全科技所著重面向。

不過放眼未來,要達到零事故的完美安全願景,則要完全排除人為操作因素,交由電腦、機械等科技全權接手車輛移動操控。從E-Class成功於美國最具自動駕駛研發指標之內華達州締造自動駕駛紀錄,成為歷史上首輛於此州取得自動駕駛的測試車牌的量產車型、F015概念車所帶來的前瞻科技中,就可清楚顯現Mercedes-Benz於自動駕駛的科技實力,與以自動駕駛科技成就零事故的安全願景之思維。

除了Mercedes-Benz領先車壇的科技實力外,要達成此未來願景,需要相關法規之制定與修正,以便及時讓日新月異的主動安全輔助科技上路,讓所有道路使用者不僅可窺見未來世界的美好,更令現實生活中的安全不斷提升。政府於法規研擬與開放的重要性,正如科技發展的火車頭所迫切需要的燃料般,不言可喻。

About the Author

C Jay
網路業 BD|編輯|科技爸爸|純電生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剖析 Mercedes-Benz 賓士 E-Class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

發表迴響